多年之前,当我来到巩义,看到城堡似的“康百万庄园”时,感到无比震撼。多年之后,当我读到李佩甫的《河洛图》,瞬间打开了“康百万庄园”的另一个世界。
《河洛图》里的“书把人读了”,“借一个活法”,“长了牙齿的雨水”,“算盘的舞蹈”,“提着微笑行走”等等语句将叙事的现实性与传奇性相交融,既有残酷现实,又不乏精神的诗意,建构出一个让人自足、自洽、沉浸的艺术世界,达到了这样的魔术能力。但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其中康家的财富神话的经营之道。这如果放在当代,也是令人心驰神往的。
据书上讲,河洛康家发迹于明朝末年,直到清朝末期才逐渐销声匿迹,前后兴旺发达近400余年。《河洛图》虽仅讲述了康家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但也足以反映这一大家族在打造自身财富神话中体现出的一系列经营之道:第一、经营品牌,完善服务;第二、首开资本经理人制度;第三、善于留余,惠人利己;第四、深谋远虑,及时存粮;第五、洛作智水。这些经营之道体现了非常值得借鉴的人文思想,可以说,做生意永远是先做好人,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然后才能谈到财富的获得。“留余”的经营理念是康家生意做大做强的王牌,在其开拓生意版图中,多次运用这个理念,可谓屡试不爽。
“留余”理念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即给人情面就是给自己情面,凡事留有余地、不可做绝。如前所述,康悔文幼时通过以撒钱救济受灾群众的方式完成作业,这令康秀才非常满意。康悔文婚后第三天,康秀才又正式告知他留余的理念。在康秀才看来,财富少了,会困顿;多了,会腐烂。会挣钱的人,要先学会撒钱。康秀才说:“我是在家里遭了大难,痛定思痛之后,才明白了这两个字的深意。‘留余’二字,出自宋朝进士王博大。此人字幼学,号留耕道人。幼学先生的《四留铭》曰,‘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大凡世间,立志不难,穷其志也不难,难在‘留余’。东林学士高攀龙也是在痛定思痛之后叹道,临事让人一步,自有余地;临财放宽一分,自有余味。撒钱之道,就是‘留余’。”对于经商之家来说,把这个“留余”思想贯彻到位后,方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乃至万众归心。康家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在日后一次次重要事件中,正是这一理念的运用,让康家做大做强起来。
康悔文第一次独自带队出门来到山东兰水城买卖粮食,掌舵的泡爷是水上蛟龙、陆地赌徒。泡爷在崔福赌场输到出老千被人打折腿,绑到树上示众。康悔文为了营救泡爷,不得已投入崔福设下的圈套,但好在康悔文有已对他产生好感的崔红暗中帮忙,加上师傅马从龙的及时露面武艺超群镇住了场子,最终斗胜了崔福。按赌约,崔福要搭上整个赌场,但康悔文谨遵不得涉赌的祖规,此次涉赌完全是为救人的迫不得已。他此时的行事风格便体现了“留余”理念:拿出十两银子让崔福在附近租个门面,这样再来时便有了落脚之处。而赌场仍由崔福崔红兄妹打理。如此,既顾及了崔家兄妹的颜面,又把山东一带的生意版图确定下来,并直接培养了代理人。
康悔文在江宁府拿下玉生意也是“留余”理念的成功应用。本来经过一系列风波,康悔文与晚香已情投意合,支付一定赎金后就可带走晚香。但云南来的岩先生带着一块尚未开窗的玉石,和妓院老鸨联手做局,让康悔文参与赌局。这块玉石以20万两银子押在江宁府著名的珠宝店“玉麒麟”,若康悔文赢,“玉麒麟”的连老板出重金买下,并且让他带走晚香;若输,康悔文拿出20万两银子,但仍可带走晚香。康悔文为了晚香再次破了赌戒,好在最终他再次获胜。初步估算,这块罕见的大翡翠价值200万两银子。
此刻,“留余”的经营理念再次浮现,他是这样做的:“就拿这块玉料价做本,见者有份。岩兄占一股,连老板的加工占上一股,开一家正宗的玉器行……”康悔文的大气瞬间征服在场所有人,乃至轰动整个江宁府。人们惊叹于这个来自中原河洛的青年商人出手大方、经营格局如此开阔。正是因为康悔文凡事礼让三分、给别人财路就是给自己财路的大气理念,才让他一次次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正所谓自助者天助也。
“留余”,曾让这个家族生生不息,也让今人无限神往……